关于《关于加快5G信息化技术应用促进芜湖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提案》的回复函

发布时间:2022-09-19 10:21信息来源: 芜湖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阅读次数: 字体:【  

一、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工作成效

(一)开拓5G信息化技术应用场景

1、建设城市大脑生态体系。突出智慧城市“数据赋能”作用,构建市县一体化城市大脑生态体系,完善集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中枢”。

2、创新城市大脑应用场景2020年组织的安徽省第一批“城市大脑”试点应用场景评比中,《基层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评审,全省仅9个。在2021年12月组织的安徽省第二批“城市大脑”试点应用场景评比中,《智慧长江(芜湖)综合管理平台》《智慧停车平台》2个项目批准通过,全省仅16个,芜湖市是获批最多的城市之一。

(二)持续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

1、搭建惠企政策网上超市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推动政策资金一键直达,像网购一样方便。截至202112月底,上线27个部门298条惠企政策,兑付资金超超6.2亿元;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电子监察等手段,材料精简率达54.7%,办理时限压缩70.2%

2、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进智慧审批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超过99.9%。推行线上办理,拓宽不见面审批事项范围,全程网办事项占比99.7%,推动实现个人、行政许可事项100%“全程网办。打造集成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177项精品套餐式服务和3008一件事导办关联指引。开通随时可办,做到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优化地图服务,升级完善长三角政务服务地图,汇聚芜湖市服务场所1282个、自助设备917台,关联政务服务事项超过1万个。做优帮办代办,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全程免费代办服务,实现全市全覆盖。建立一企一档一袋,积极营造温馨宜人的服务环境。协助自贸区打造的综合窗口互认互信、授权式收受办理、穿透式监管考核智能政务服务,被评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

3组织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出台《芜湖市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实施细则(试行)》,组织大数据企业认定,培育芜湖市大数据领域有影响的上市公司、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壮大芜湖市大数据产业,打造芜湖市数字经济竞争优势,为相关大数据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4促进线上经济发展。印发《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关于促进线上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制定到2025年线上经济发展目标,规范发展内容,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以及配合单位,促进线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完成省“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检查、调研、微信公众号关注等工作。深入服务6家包保企业,及时为企业提供各类政策,做好政策宣讲,先后替企业解决各类问题28件。通过“四送一服”平台,协调市公管局、镜湖区解决瑞信、郎业2家公司经营问题,郎业向镜湖区赠送了锦旗。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打造数字治理建设体系

1、布局全域覆盖城市感知体系

1)统筹部署各类先进感知设施。加快NB-IoT/eMTC/5G移动物联网部署,支持城市公用设施、建筑、道路、电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感知体系。建设卫星、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全面融合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体系,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集成创新。积极争取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

2)建设公共视频管理综合整治体系。深入推进视频资源建设、治理、共享、应用,建成全覆盖、多维度、立体化的“空天地人车”智能公共视频资源感知体系和全市统一的视频监控平台。加强视频资源分级分类治理,促进视频资源共享及融合应用,实现视频资源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控制。结合“城市大脑”建设,对公共视频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最大化发挥集约效能,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2、通畅数据共享

1)数据采集汇聚。善公共基础数据库和经济领域主题数据库建设,推进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社会保障、交通出行、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行业主题数据库建设。拓展物联网数据采集渠道,加强和利用遥感、传感器、智能终端等技术装备,实时采集资源环境、生产过程、加工流通和社会活动等数据,推动社会各方面产生的数据有序汇集。

3、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1)建设“城市大脑”生态体系。提升城市“计算应用”能力,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大脑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县市区一体化城市大脑生态体系。充分释放城市数据基础设施效能,汇聚整合芜湖市数据资源,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发展模式,以城市大脑为全市智慧城市总框架、总平台,推进各部门业务系统按需改造、优化流程,完善集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中枢”,实现对城市治理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科学治理,促进城市治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聚焦群众关注的“城市病”,开展典型应用场景试点,逐步接入并运行惠民服务、城市治理和数字经济等各类应用体系。打造“数字芜湖”“智慧芜湖”,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现“城市大脑”智慧治理,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2)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探索将现实城市从“物理端”映射到“数字端”,让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职能部门共享关键数据资源,控制、模拟、优化、预测并辅助政府制定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把握城市“运行脉搏”。探索数字城市新型标准、政策、流程体系,以数字城市的预建、预判、预防来支撑现实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城市“全周期管理”的新思路。

)产业数字化转型

1、推动数字产业化

1)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建设。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工程、“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工程,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交流合作,一体推进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加快建设“中国视谷”、中国电信芜湖云计算中心(二期)暨芜湖大数据产业园(“芜湖数谷”)、高铁东广场软件产业园、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空间信息与应用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园、产业互联网平台集聚基地、忽米芜湖(鸠江)工业互联网生态创新基地、春光慧谷·智能航空科创园、经济开发区“维达智谷”、智慧南陵数据中心等载体,做大做强优势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建设芜湖动漫产业园、软件信息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加快布局区块链、未来网络、网络空间安全、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前沿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2)发展云计算产业。鼓励重点企业充分发挥细分领域优势,加快建设一批云平台应用工程,面向全国提供优秀云计算解决方案,发展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云应用服务。支持校企合作,推动数据采集、标注、存储、传输、管理、应用全生命周期产业体系建设。鼓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以购买服务形式推动“应用、数据、技术”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树立芜湖云计算产业典型示范。

3)发展数字创意(线上经济)产业。积极发展“互联网+服务业”,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养老家政等新兴服务领域,改造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互联网+生产”,推动互联网平台与工业、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提高创新服务能力。深入推进“互联网+创业创新”,加快打造“双创”升级版,依托互联网平台完善全方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实现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及创新创业资源有机结合。

4)发展卫星应用产业。推进卫星遥感数据在地物类型、土地利用、洪涝灾害、违建影像等应用场景先行先试,建设卫星应用产业基地。完善“通导遥”立体化服务体系,以“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特色应用”为核心,重点发展“卫星应用+临近空间平台+城市智慧管理”、“激光雷达+北斗导航+汽车自动驾驶”、“空间信息+河(湖)长服务”、“空间信息+交通/物流服务”、“空间信息+文旅产业服务”、“空间信息+农业农村服务”等应用,为重点领域提供导航、定位、授时、通信、数据运营、系统集成等综合服务。引进国内领先的卫星运营与应用服务提供商,形成卫星、无人机、地面接收系统一体化发展的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在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环境监测治理等领域率先形成应用示范。

2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1)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坚持应用牵引,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现代农业、贸易流通、教育健康、休闲旅游、交通出行等深度融合。实施平台经济倍增计划,围绕媒体融合、在线教育、智慧物流、在线消费等成长潜力大的新兴方向,加快建设互联网+直播产业园,做大做强人力资本产业园、高效物流产业园、新零售产业园等载体。支持打造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培育一批专业性强、行业特色明显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快构建数字化产业链,畅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促进全渠道、全链路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

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

1、积极引进国内外数字经济枢纽型与平台型企业总部落户。优化营商环境,鼓励一批业绩突出、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数字经济企业,通过战略重组与上市等方式,加快培育发展行业龙头企业。以镜湖区为核心,强化与鸠江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等联合联动,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充分放大线上经济、跨境电商线上平台、机器人和高端装备等产业发展优势、制度创新优势,突破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约束和政策瓶颈,打造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2、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企业开办服务,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压缩审批时间。创新推行1%工作法,解决重点企业个性问题、行业共性问题和全市面上问题,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策、重点行业一行一策、全市面上综合施策,提高企业和行业利润率。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全程免费代办帮办服务,建立服务一企一档一袋,变企业跑动为政府部门跑腿。组织开展大数据企业认定工作,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建设政策直达平台,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直达兑现,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