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发布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十大典型案例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安徽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创新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总结提炼全省各地各部门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中的经验做法,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了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十大典型案例。这十大典型案例分别是:
案例一:合肥市构建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体系 助力创新主体“知产”变资产。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合肥市围绕“知识产权+金融”,打造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风险补偿基金、产业运营基金、证券化、融资租赁等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产品矩阵,逐步构建合肥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体系,助力创新主体“知产”变资产,加速知识产权与金融双向赋能。
案例二:合肥高新区构建“标准+认证+运用”创新体系 筑牢商业秘密防火墙。合肥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动商业秘密保护标准认证,构建以地方标准为引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为支撑的标准保护体系,帮助企业健全商业秘密管理体系,解决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与内部管理脱节断档等问题;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协作机制,设立商业秘密保护服务中心和基地(站、点),打造商业秘密保护多级服务网络。
案例三:滁州市多措并举 打造滁州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品牌。滁州市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全省首推《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打造“一场馆二基地一活动”的知识产权文化矩阵;以知识产权通讯员、志愿服务员、宣教员、社会监督员为主体,建立“滁小知”文化宣传队伍。全力打造新媒体阵地,提升“亭满意”知识产权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多部短视频分获中央政法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奖项。
案例四:黄山市黄山区引入区块链技术助推太平猴魁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运用。黄山市黄山区积极推进太平猴魁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创新性引入区块链技术,打造太平猴魁茶产业联盟链,建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块链技术服务平台,完善太平猴魁茶的品质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了对太平猴魁茶从种植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流程管理,有效保障太平猴魁茶产量有数、销售有依、产区可查、溯源可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太平猴魁茶市场秩序。
案例五:安徽广播电视台强化版权运营管理赋能媒体高质量发展。安徽广播电视台将知识产权提升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通过构建体系化版权管理制度、建立常态化版权保护机制、探索全媒化媒资建设模式、创新多元化版权宣传载体,确保了创新成果的持续利用与有效保护。坚守原创精神,制作播出了众多导向鲜明、文化底蕴深厚、产业转化“双效俱佳”的精品力作,展现了强大的内容创造力和市场影响力。
案例六:芜湖经开区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法官办公室助力创新发展。芜湖经开区法院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法官办公室”为平台,通过构建“问题+方案”知识产权保护档案、“法院+ X”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线上+线下”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致力于解决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回应企业司法新需求,打通司法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最后一公里。
案例七:蚌埠市检察机关建立“怀远石榴”地理标志公益保护协作机制。蚌埠市检察机关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检察履职新路径探索,禹会区、怀远县检察院依托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加强“怀远石榴”地理标志保护和使用管理,推动相关部门完善机制、出台规范、联合治理,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会签“怀远石榴”跨区域公益保护协作机制,依托案件办理及机制运行,打击了数十起违规使用行为,进一步规范“怀远石榴”品牌管理。
案例八:省司法厅发挥仲裁优势,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省司法厅积极推进仲裁服务多元化专业化,形成全系统参与、全业务保障、多线条推进的知识产权大保护。发挥仲裁资源优势,全面加强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服务。加强仲裁行业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建设,实现知识产权仲裁业务全覆盖。转变仲裁服务方式,实现与知识产权调解、行政执法、司法保护高效衔接。完善仲裁服务知识产权规则,建立知识产权仲裁快速解决纠纷渠道,实现线上线下高质量融合发展。
案例九:庐州海关开展出口货物知识产权预确认。合肥海关所属庐州海关对安徽自贸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出口货物知识产权开展“申报前预确认”,根据预确认结果快速放行货物,实现无障碍“秒放”通关,改善了诸如综保区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发运货物缺乏品牌授权不完整带来通关受阻问题,保障了出口货物快速通关,实现海关、发货人及权利人多赢。
案例十:省贸促会培育“贸法皖企行”服务品牌 加强企业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安徽省贸促会全力打造综合商法服务品牌—“贸法皖企行”,凝聚贸促、知产、司法、商务、信保、律协等数十家单位专业资源,为省内涉外企业免费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等涉外商法服务,帮助企业全面提升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抵御国际经贸风险的能力。
(安徽之声记者 陆云清)